自本周一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开市以来,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作为继沪深交易所后的又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错位协调,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由于北交所个人投资者门槛较原新三板低,交易机制较沪深交易所灵活,被视为资本投资的新机遇、中小企业“掘金”的新渠道。跳出投资者和企业的微观主体层面,还应该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深度理解北交所传递的宏观层面意义和导向。
首先,北交所的设立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定支持。人们常说,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在国计民生各领域各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有力证明。今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多位国内国外分析者认为,在近年来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给中小企业生存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北交所开市意味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迈出了关键一步,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的具体举措。
其次,北交所的设立凸显了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透过首批81家上市企业,相比于主板主要服务大型成熟企业,北交所不仅突出“更早、更小、更新”,而且重点是“专精特新”。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企业成长的角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创新立身,以“独门绝技”站稳细分市场,强调专业化程度,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和竞争力。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更容易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与支持,才更能通过在北交所上市获得成长机遇。
最后,北交所的设立有助于引导资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援引英国可靠来源—隆巴德咨询公司中国研究部负责人分析指出,对投资者来说,北交所的设立有助于实现政府长期目标的部门将拥有巨大的政策优势,彰显中国试图让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统计显示,首批81家上市企业中,超80%公司来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通过北交所引导资本以正规渠道投资有成长力的中小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培育更多“小巨人”“隐形冠军”,无疑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